正穗財稅 旗下正穗知識產權服務平臺
電話:400-600-5982
前幾天在我省專利代理人協會的群里,一位代理人曬出了他收到的一封郵件,發件人是以一家“代理機構”的名義,收件人是企業的
專利申請
負責人,信件的大致內容是,提醒企業其擁有的一件專利進入了實審,這件專利經他們的工程師分析了之后認為,前面的機構撰寫和代理的思路有問題,如果讓他們答復,可以通過他們的思路和技巧獲得授權。
這封郵件一出,群里的各位代理人是炸開了鍋,嗤之以鼻者有之,出離憤怒者有之,搖頭無奈者有之,不平投訴者有之,大家更是紛紛曬出了自己收到的各種“黑代理”的類似信件和宣傳,更有人舉出了自己客戶上當受騙的真實例子。我也親身經歷了多起這種不專業機構給客戶造成的損失案例,當時也加入這種群情激奮之中,一吐苦水與嗔怒。但是談到如何制止這種亂象的時候,好像大家也沒有太多的辦法,曬出郵件的這位代理人,也是浙江一位資深的專利律師和代理人,他直接說出一句“專利界的莆田系”一句話就把它滅了。但是,真的這么一句話就能把他們滅了嗎。甚至,真的要滅了他們嗎?
憤怒之后,應該是歸于無奈嗎?
讓我們冷靜下來做一點思考先。
下面四五段文字,了解專利的人士可以直接忽(有關專利行業的介紹)
這里先啰嗦一下專利制度及專利代理行業的規則和狀,以我國大陸范圍內的制度和法律體系為例,通俗簡單的說,技術創新在發明之初,并不當然的獲得法律的保護,需要發明人將其技術創新撰寫成
專利申請
文件,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遞交申請,經過專利局的審查后,授予專利證書。目前我國專利類型有三種,其中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范圍以申請人提交的圖片和照片為準,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大致上是以授權后的權利要求書為準。這也就意味著申請時提交文件的質量和水平決定了保護范圍的適應性和合理性,直接決定了以后專利在轉讓、許可、訴訟、無效時的穩定性和有效性。也就是說技術變現的能力和撰寫質量息息相關。舉個不太欠當的比喻,一個創新就像是一塊翡翠原石,有的成色平平,有的價值連城,而經過能工巧匠之手,原本成色平平的原石也可能大放異彩,而原來價值連城的原石,很可能就會成為經典傳奇。我們業內把專利撰寫的過程稱為“二次發明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是對創新的再造過程,是一個真正能把“知識”變成有效的“產權”的過程。身處這個行業十幾年,也見識了太多的把冰種翡翠雕成地攤貨的案例,好好的技術,通過專利申請沒有獲得保護,反而貢獻給了社會大眾,花了錢還丟了權。
專利申請代理
就是一個幫助發明人“雕琢美玉”的行業,首先說執業能力,要成為專利代理人需要經過嚴格的考試,需要分別學習專利法律知識、流程知識、相關法律知識和專利代理實務知識(也就是撰寫等實務知識),參考的人員需要有本科以上學歷,兩年的專利或技術相關工作經歷,專利代理人考試從92年開始已經考過20多年,從通過率來看,常年維持在10%左右,最近幾年由于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需要和考試越來越熱門,考生的復習水平也有所提高,通過率有所提升。而筆者幾年前和朋友在私下里測算,考生的平均復習時間在600個小時左右,一旦通過考試,拿到資格證書后,需要經過專利局為期一周的封閉上崗培訓,拿到培訓證書,然后才能全職掛靠在專利代理機構,經過一年以上的實習期,才能拿到專利代理資格證書,執業后,和律師一樣需要每年培訓達到一定的課時并每年進行年檢。可以說,有著相當高的門檻。
那么,專利代理人憑什么能夠“雕琢”你的美玉呢,答案就是專業知識和能力,單單通過了資格考試還不夠,還需要經驗和能力的積累。專利撰寫是一個技術和法律相結合的工作,正如霍姆斯所言,法律的生命不在邏輯,而在于經驗,想要寫就一個好的申請文件,乃至為產品和企業經營涉及專利布局,不但需要足夠的知識儲備,更需要豐富的經驗,業內有個共識,沒有經過訴訟和無效,很難深刻的理解專利撰寫的本質。我這里更要強調的是,這里的知識經驗不只是技術和法律上的,還應該對企業市場環境、所處行業特點,自身競爭能力狀況等綜合全面考慮。這種積累,是沒個十年八年的刻苦努力能以達成的,我所有一位筆者敬仰的資深專利律師有句話“五年半個人,十年一個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代理人是不能單獨執業的(這點和日本等國家不一樣),不可以向律師那樣成立個人所,必須要有三位以上的執業年限在兩年以上的代理人才能成立代理機構,律師事務所要申請代理資質的,也是一樣要有三位以上的全職代理人。
專利代理是一個特殊的執業行為,其人員執業資格、成立機構資質、代理行為監管、職業道德規定受到國務院的《專利代理條例》 和國知局的《專利代理管理辦法》的管理,每位執業的專利代理人都是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的會員,受到該協會的定期培訓和監管。同時,各地方上的知識產權局也設立有專利管理處,管理各地的專利代理機構。
從上面就可以看出,這個行業的準入門檻還是比較高的,也有比較全面的監管機制和法規來約束。但是,中國就是有這么多“聰明人”,他們避過了國知局、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各地的知識產權局的監管。他們無視執業資格和能力的限制,公然當起了各路名頭很大的“知識產權專家”。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有資質的機構,也同樣做著用類似手法損壞行業和委托人利益的事情,其對行業的損壞,對專利代理人整體執業信譽的破壞性更強,這也是我為什么在題目中會扯到大名鼎鼎的“莆田系”。
究竟這些機構和“莆田系”有什么類似之處,請聽我一一道來。
一、“莆田系”特點一:大量買斷關鍵詞,通過百度等搜索引擎大肆推廣。
通過買斷諸如“專利申請”、“杭州專利”、“專利訴訟”等等關鍵詞,在搜索引擎中排名前列,在鏈接的下方往往有“推廣”字樣,推廣鏈接上顯示的文字非常夸張,往往會讓人誤認為是專利局等官方機構,或者和官方機構扯上關系。
當然,正規機構也會購買關鍵字,但是宣傳往往沒有那么夸張和大膽,更不會刻意宣傳與官方的關系。悲催的是,我在百度中輸入“專利代理人協會”,出現的前兩家都是推廣的,和任何專利代理人協會都扯不上任何關系。
二、“莆田系”特點二:網站打開有各種咨詢對話框。
一打開網站,就有在線咨詢的對話框,往往是漂浮的、個頭很大,如同牛皮癬一樣,關都關不掉,正規機構的代理人,一般工作都很繁忙,基本沒時間在線咨詢,另外,專利往往涉密,在網站上咨詢和回答,是否也太草率,這些機構的咨詢也是大包大攬,在咨詢中大談企業實力,或強調價格優勢,不談專業知識。
正規機構也有部分設立了對話框的,但是一般對話框比較小,沒那么顯眼,第二回答咨詢也有分寸、謹慎的多。
三、“莆田系”特點三:使用“治愈”、“諾貝爾獎”、“CCTV報道”等噱頭詞匯。
具體到專利界,使用的噱頭詞匯就是“官方申請中心”、“國家批準”、“最具權威”等,光看這個名頭,就把業外人士忽悠住了,還以為是國家推薦的專業機構,既有規模又有實力。這種宣傳對于盛行關系學的中國,還是有很多人受用的。
四、“莆田系”特點四:號稱頂尖專家、專業團隊,但不介紹教育背景和團隊規模。
這點與“莆田系”醫院稍有不同,專利界這些機構,“專家”都是背景顯赫,但是往往既不是代理人也不是律師,都是動輒號稱幾百幾千專業人員,但是我不禁要問,全國的專利代理人也就一萬多,浙江省這種比較發達的省份,也就幾百人,你們哪能有這么大的專業隊伍?本人所在的所,擁有律師和專利代理人雙資格證的人士在十位左右,已經是浙江省之最了,浙江省規模最大的專利事務所,代理人也不超過40位,業內著名的大所,港專、柳沈、貿處會,也就200位代理人左右,這三家都是業內翹楚,他們的歷史大家可以去查。我實在很難想象幾百專業人員的景象。可見,要么是偷換概念,要么是信口開河。
五、“莆田系”特點五:專治疑難雜癥
而我們專利界的這些機構,則是專包各種授權,業內人士都知道,專利審查能夠授權涉及的因素很多,有些是代理人無法控制的。一個代理人說確保授權,我個人認為是不嚴謹的,就像有些律師會說案子包贏一樣,這個律師往往水平不高。當然,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不經過實審,授權率的確比較高,但是宣傳上也不該說百分之百吧,筆者遇到客戶問到這種問題時,一般的回答是,授權概率很高,我們這些年經手的實用和外觀,沒碰上幾個不授權的。
以上幾點,是與“莆田系”醫院類似的地方,當然,這里面的一些情況,正規代理機構也會有,但是比較個別性,不普遍。
下面這點與醫院大不相同,應該是知識產權界特有的了,或者說是向電子商務、保險界學來的。
六、雇傭大量電話銷售人員
估計很多企業界的朋友會一拍大腿,感觸頗深,恭喜你們都經歷著這種中國知識界獨有的現象,用我一個企業里做專利管理的朋友的話說,“專利現在都快爛大街了”,這些機構,雇傭著大量電話銷售業務員,每天對企業主和專利管理人員狂轟濫炸,瘋狂掃黃頁,電話打到你不勝其煩。筆者也曾經在企業里做過兩年多的知識產權管理,那時候接到一個銷售員的電話,我兩個專業問題就把他問蒙了,當時還覺得挺得意,以后應該不會打了吧,結果后面還是一次一次的打過來,甚至同一機構好幾個人分批次打過來,后來我才知道,電話銷售人員的流動性很大,他們的任務就是照著名單打,根本不管以前有沒有人打過。
這些銷售人員基本就是業務員,他們也會出來談單,往往還會由懂點皮毛的業務經理帶著,由于他們關心的是業績,所以談業務時什么都敢于承諾,什么都敢保證,做起業務來,底線不高。其實,這一點,是對這個行業、對客戶傷害極大,往往會造成客戶不合理的期待,從而造成經營上的誤判,同時浪費金錢。這類機構一邊打著價格戰,一邊盡可能的高收費,區別就看你好不好騙。慢慢的就造成劣幣驅逐良幣,壓縮正規機構,良心代理人的生存空間。
大家會不會有這個疑問,既然沒有代理資質,這些機構是如何遞交申請文件的呢?這就要從文件遞交的方式變遷說起,以前的專利申請,都是用紙質文件進行遞交,而這些機構就用企業自己的名義進行遞交,聯系人寫自己的信息,這樣就規避了專利代理資質的問題。后來隨著專利電子申請的普及,這些機構很多通過掛證的形式洗白。還有更多是通過掛靠正規事務所,通過他們出案子。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說說有資質代理機構的問題了,前面也有所提及,如果有資質的機構、代理人都沒問題,那么也不太會有如今的這種亂象。
一、代理量與代理人數量嚴重不匹配
這種亂象,更多的是出現在小地方的代理機構,或者分支機構,尤其是新成立的小型代理機構,因為地方資助政策等原因,一位代理人名下上千件甚至幾千件專利。
二、替無資質的機構掛靠案子
充當不正規機構的保護傘,一般會收取數額不等的掛靠費,案子由無資質的機構寫好,沒有質檢,沒有審核,直接掛上有資質代理人的名字提交。這點像不像對外發包科室的武警二院。
三、掛證現象嚴重
實際撰寫的人員和署名代理人完全脫節,署名代理人往往是掛證的,不真正從事專利代理業務。新開辦的專利機構尤其嚴重。而非正規機構的洗白,也多是利用這種手段。
有資質的代理機構的這些問題,甚至比無資質機構的危害更大,是對整個專利代理人群體專業名譽的損害,是對職業精神和專業素養的踐踏,是對執業風險的蔑視。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一直不想制造有資質和無資質的對立,設立門檻很重要,是對專業能力的保障,但是專業能力并不意味著職業素養,也不排除有資質的代理人不思進取、敷衍欺騙客戶的現象,無資質的人員也有盡心盡力、優質服務的機構。無資質人員寫的案子比有資質事務所的案子寫的好的,也不是沒有。只要用心服務客戶、坦誠市場宣傳、不斷學習進步,都可以成為推進中國知識產權進程的力量。但是話說回來,有些人員,就是再有夢想,也不能突破知識基礎的底線,因為那是提供服務的基礎。
作為傳統代理機構培養出來的筆者,和大多數的代理人一樣,我們何嘗不是寫過和正在寫著“報項目”的案子,也曾因為企業的低價而對于案子不那么盡心盡力。表面來看,我們都是行業亂象的受害者,其實,我們有時候也是這種亂象的助推者。迫于市場壓力,為稻梁謀無可厚非,但我們都也應該反思自身,唯有提升自己,才是進步之道,唯有大部分人堅持底線,才是行業健康之道。
資質在很多時候,也并不絕對代表著能力,如果有資質的事務所躺著資質上吃老本,靠著掛靠和項目業務生存,最終也就只有能力做一些低水平的業務,培養一些只會寫項目專利的寫手。
很多無資質的機構,經過這么多年的野蠻發展,規模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也漸漸的做到了洗白,獲得了專利代理資質,有一些機構正在走向專業化的道路上,做的也非常不錯。而有些機構,我也非常不解,既然已經加入了正規軍,為何還要繼續用虛假宣傳、惡意競爭、貶低同行這些下三濫手段。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家機構,我粗略的了解了一下其網站,據稱是一家全國性的機構,是“中國知識產權高端品牌”,我在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的網站上,查不到其資質,在其“專業團隊”一欄,冠以“專利代理人”名頭的人員有三位,查詢發現,兩位分別隸屬于不同的專利代理機構,一位沒有查詢到相關信息。另外,其有多位冠以“律師”名頭的人員,我隨手在北京律師協會的官網上查了幾位,大部分沒有記錄。本以為是無資質的,但是通過律師的情況查到其還有一家律所,已經取得了代理資質,有三位代理人。其中有一位和前面提到的重合。也可能是覺得,三位有資質人員和其“中國知識產權高端品牌”的名頭不符,本著“做大事,不能據小節”的心態吧。尤其令我感到不解的是,他們律所的幾位律師和專利代理人,也是這個行業的專業人士,難道就不知道,他們企業正在做著郵件轟炸、虛假宣傳、惡意競爭、貶低同行的勾當。如果你們不能影響企業,雖然不敢恭維,但還情有可原,如果你們助紂為虐,那就是悲哀了。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這些機構能整頓規范,回頭是岸,我個人來說,是隨時歡迎你們參與公平競爭,構筑良好環境。
就像法官、檢察官、律師、公證員、法學家組成的法律職業共同體,審查員、專利代理人、知識產權法院法官、知識產權法學家也是一個“專利法律職業共同體”,我們具有統一的專利法律知識背景、模式化思維方式、共同法律語言,有著相同的知識結構和專業術語體系,經過了專門的教育和職業訓練,以從事專利法律事務為本,有著共同的職業利益和范圍,因此,應該共同努力維護這個職業共同利益。
其實在律師行業,曾經也有不少“黑律師”現象,但是隨著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建立,尤其是13年新民訴法對于公民代理的限制,大大壓縮了“黑律師”的生存空間。讓律師這個行業更加走向健康發展,讓當事人的權利得到更好的保障,也讓法律和法律人更有尊嚴。
我們要做的是,像法律職業共同體一樣,盡快達成了職業倫理共識,在精神上形成高度統一的信仰,在制度上保障執業的底線和原則,形成對職業精神的激勵。專利本來就是一門穩定的專業化的知識體系,只有形成了“專利法律職業共同體”,才能在專業上互相促進,在執業中的互相制約、監督和平衡,共同構筑一個專業、公正、有效的專利法律保護體系,從而保護創意創新、發明創造,這不但是“專利法律職業共同體”的需求,也不止是保護企業知識產權的需要,更是對我們國家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基礎和深遠的意義。
說了這么多問題,那么該如何應對呢?
這個問題太大,層面太高,筆者不再展開,斗膽在這里說幾點建議,這幾點的大部分其實也是很多業內人士一直呼吁的,并不是我原創,希望引起行業大佬的重視,引發從業人員的思考,拋磚引玉,請有識之士多多建議。
1、將《專利代理條例》、《專利管理辦法》升格為《專利代理法》。 2、加強執業專利代理人的管理,尤其是職業道德的管理,打擊掛靠現象,比如,執業代理人必須提供繳納保險的證明。或者在執業證上,區分兼職代理人和專職代理人。出臺對有不合理掛靠現象事務所的處罰規定。 3、打擊非法、夸大、不實的宣傳。 4、嚴格審批知識產權代理機構工商注冊的經營范圍。 5、限制執業專利代理人的代理數量,比如每人不能超過500件。 6、要求各地科技職能部門與機構合作時,應嚴格審查資格和業務范圍。
這幾天看到一句話,中國的每個行業都有至少一個“莆田系”,我想說,專利行業雖然不危及人命,但是業界的不健康對經濟和社會的傷害的一點也不小,不論有沒有資質,我個人覺得,只要有一顆為中國智造中國創新、為中國知識產權事業奮斗的理想,都是一樣值得尊敬的,讓我們共同自律,不做虛假宣傳,在能力范圍內做事,真正為客戶著想,做好服務。而那些只想業務、沒有底線的從業人員,也同樣不論有沒有資質,我覺得就是這個行業里的蛀蟲,是專利界里攪亂市場秩序的“小三”。代理人協會、國知局啊,我們的娘家人啊,小三都已經欺負上門打臉了,您還這么沉得住氣啊!
本文的話有時候會比較刺耳,我的觀點也肯定有不足之處,談及行業,也肯定人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共同討論進步。
本站所有相關知識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之用,不作為實際操作的法定依據。如有問題或相關需要,請咨詢正穗財稅。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無意侵犯您的權利,請與小編聯系, 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核實,如情況屬實會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如您有優秀作品,也歡迎聯系小編在我們網站投稿!http://www.bby23777.com聯系方式: zhengsui888@163.com
價格透明
明碼標價不欺騙客戶
信息保密
所有客戶信息嚴格保密
進度掌握
全程跟進辦理流程
售后無憂
專業顧問全程跟進
掃一掃微信二維碼
獲得更多商標注冊優惠
熱線咨詢電話: 400-600-5982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中山大道中243號A202房
2004-2024 廣州市正穗財稅咨詢有限公司 粵ICP備08117919號